文化中国行看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上海崇明东滩的生态奇迹

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作为城市中的一片自然绿洲,近期吸引了众多目光。这里不仅是候鸟长途迁徙路途中的关键休息站,也在今年7月荣获新身份,成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遗产名录上的璀璨明珠。

文化中国行看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上海崇明东滩的生态奇迹-第1张-热点新闻-河北元硕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走进崇明东滩,生态大堤两旁,茂密的苇塘与清澈的水面交织成一幅和谐画卷,白鹭、苍鹭等水鸟悠然自得,或低头觅食,或振翅高飞,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生态图景。这片占地广袤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自1998年设立保护区以来,便成为国际间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域,见证着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文化中国行看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上海崇明东滩的生态奇迹-第2张-热点新闻-河北元硕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崇明东滩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径的核心地带,对许多需要中途休憩与补给的候鸟来说至关重要。保护区工作人员通过鸟类环志工作,追踪着它们的迁徙轨迹与生活习性,每一只佩戴着独特编码环志的鸟儿,都是自然界与人类智慧合作的证明。近年来,超过百万只次的鸟类在这里短暂停留,而那些带有“崇明东滩印记”的候鸟,更是在全球范围内被观察记录,彰显了这一生态站点的国际意义。

文化中国行看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上海崇明东滩的生态奇迹-第3张-热点新闻-河北元硕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然而,为都市中的候鸟保留一片净土并非易事。城市发展与外来物种入侵曾严重威胁着这里的生态平衡。互花米草的过度繁殖一度破坏了鸟类的食物链与栖息环境,导致候鸟种类与数量骤减。面对挑战,上海于2013年起投资巨额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成功清除入侵植物,恢复了近25平方公里的优质栖息地,使得候鸟种类与数量逐渐回升,甚至迎来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的越冬记录。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多水鸟选择在此繁殖,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保护区不仅成为了鸟类的庇护所,也转变了周边居民的态度与行为,从前的捕鸟者转变为护鸟人,公众参与观鸟与生态保护的热情日益高涨。鸟类科普教育基地的建立,进一步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提升了社会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与支持。

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的故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范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生动展现。未来,这里将持续探索生态修复成果的转化路径,促进科普教育与生态旅游的发展,深化世界遗产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让这片都市中的绿色驿站更加生机勃勃。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