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延迟退休50多年,效果如何?老年人就业率显著提升
日本作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国家,自1970年代就开始上调退休年龄,至今已将领取养老金的起始年龄从60岁调整至65岁。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老年人的就业参与,有助于缓解因劳动人口减少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然而,随着国民预期寿命的延长及养老金体系面临的挑战,许多日本人倾向于将退休年龄推迟至70岁甚至更迟,以保障生活所需。
自1960年代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日本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至2023年10月,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高达29.1%,其中超过一半为75岁以上。长寿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是养老金收支失衡,缴费人群数量减少与领取人数激增导致系统承压。
为应对老龄化,日本政府早于1971年制定《促进老年人就业稳定法》,并随后不断调整优化,逐步将退休年龄与养老金领取年龄提升。这些政策被学者评价为成功案例,不仅提升了就业率,减轻了劳动力短缺和养老金分配的压力。
数据显示,尽管日本人口总数连续多年下滑,但得益于老年群体的高就业率,劳动人口比率自2012年来有所上升。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的工作参与度显著增加,有效支撑了经济活动。
联合国专家也认可日本延退政策在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和经济产出影响方面的成效,同时强调人口老龄化与技术变革正共同重塑劳动力市场,要求更全面的政策调整。
此外,有调查发现,日本多数老年人的主要收入并非依赖养老金,而是继续工作的收入。由于养老金金额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加之政策导向鼓励延迟领取,大多数老年人选择继续工作。
南开大学与社科院的专家均指出,经济发展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核心,历史经验显示,经济增长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单纯调整退休年龄并不能根本解决失业问题。
日本通过一系列法律和政策调整,有效应对了老龄化挑战,但也暴露了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问题,强调了经济发展对于缓解老龄化社会压力的关键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