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海洋碳汇交易平台,提供交易撮合、信息发布、资金结算等一站式服务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发挥着关键作用。《海洋碳汇核算方法》行业标准已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是我国首个综合性海洋碳汇核算标准。目前,多个沿海省市已经全面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工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是中国乃至世界海洋碳汇发展推动者。早在2013年,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就提交了关于海洋碳汇的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增加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碳汇的有效机制。

在他及国际同行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气候评估报告中首次纳入“海洋碳汇”内容,为联合国有关部门和各国政府科技战略决策提供了新依据。

9月12日,第三届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在京举行。论坛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独家专访。

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海洋碳汇交易平台,提供交易撮合、信息发布、资金结算等一站式服务-第1张-热点新闻-河北元硕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受访者

将海洋碳汇纳入CCER交易体系将满足市场对高质量碳汇项目的需求

NBD:海洋碳汇是什么?这一蓝碳工具对实现“双碳”目标有哪些推动作用?

焦念志:海洋碳汇是指海洋理化及生物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吸收和封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和能力,也称为蓝色碳汇。

海洋每年吸收约1/3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种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捕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在较长时间尺度内封存在海洋中的过程,可以称为海洋负排放。

一般来说,要想实现碳中和,有减排和增汇两条途径。减排是指减少排放,增汇则是增加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海洋碳汇作为一种重要的增汇方式,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开辟了新的路径。

通过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提升海洋碳汇能力,可以在不牺牲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与减排措施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与森林、草原等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碳汇具有固碳量大、储存时间长等优势。一方面,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另一方面,森林、草原等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储存周期最长不过百年,而蓝色碳汇可长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碳汇效应显著。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当前,我们发起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已有33个国家的科研团队加入,这将进一步加强海洋碳汇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分享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共同推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此外,海洋碳汇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还可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对蓝碳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蓝碳交易市场逐渐兴起。通过参与蓝碳交易,海洋国家和地区可以获得更大体量的经济收益。

NBD:我们注意到, 近年来, 我国部分区域开展了海洋碳汇交易的探索性实践,交易涉及红树林等标的。您认为未来有可能将海洋碳汇纳入以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为核心的交易体系吗?

焦念志:2015年,国家已明确要求增加海洋碳汇有效机制。同时,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对CCER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在控排企业履约时,CCER可作为抵消部分碳排放的重要工具。海洋碳汇是重要的碳汇资源,其纳入CCER交易体系将满足市场对高质量碳汇项目的需求。

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海洋碳汇交易平台

NBD:今年上半年,中国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超5%,我国海产品供给体系越来越完善,但海水养殖中的不规范行为会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您认为未来我国海水养殖如何才能更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焦念志:传统的养殖模式会引发环境问题,造成环境压力,甚至是环境污染。但我们通过科学研究发现,海水养殖场所也具备巨大的碳汇潜力。

IPCC已经接受了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微型生物碳泵理论及基于该理论衍生出的一系列增汇方案路径。

例如,在微型生物碳泵理论的启发下,未来我国海水养殖通过人工上升流技术,可将我国广泛的海水养殖区转化为有效的碳汇场所,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将深层的富含营养盐的海水输送到表层,促进藻类等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海洋初级生产力。同时,利用下降流将富氧的表层海水向下输送,缓解海洋酸化和缺氧问题,解决海洋的生态环境问题。海洋养殖增汇与碳交易挂钩,也能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

NBD: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我国海洋碳汇的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监测调查评估及标准化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是海洋碳汇交易还存在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在您看来,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推进海洋碳汇交易进程?

焦念志:总体而言,推进海洋碳汇交易进程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从理论研究、政策、市场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

在理论研究方面,要加大对海洋碳汇监测、计量、核算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海洋碳汇交易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例如,加强微型生物碳泵理论等前沿技术在海洋碳汇交易中的应用,提升海洋碳汇的增汇固碳能力。

在政策方面,应出台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海洋碳汇交易政策,明确海洋碳汇的定义、分类、计量方法、交易规则等。

在市场方面,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海洋碳汇交易平台,为海洋碳汇项目提供交易撮合、信息发布、资金结算等一站式服务。推动平台与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互联互通,实现无缝对接。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参与海洋碳汇交易,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