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人类活动导致过去百年来全球降水率增强,加剧极端天气频发
古时候,人们对自然界的风雨变幻充满好奇,不明白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便创造了“龙王”神话,认为它是降雨之神,灾害如洪水和干旱则是神祇的情绪所致。面对天灾,古人便会举行祭祀,祈求减轻灾难的冲击。
时至今日,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如华南、长江流域的夏季特大暴雨,以及甘肃、四川的泥石流,让人感觉自然如同传说中的“龙王”般情绪多变,各地频繁在极端干湿间切换,饱受“水深火热”之苦。
近期,《科学》杂志刊载了一篇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英国气象局合作的研究论文,副研究员张文霞等人揭示,这些剧烈的“干湿转换”实则是降水变率加剧的结果,而人类活动正是幕后推手。
降水变率描述了降水在时间上的不均程度,变化越大意味着水资源供应越不可靠,容易出现极端的旱涝交替。这对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构成了严峻考验,例如城市内涝等灾害频发。
该研究通过对大量降水数据的分析,发现自1900年来,全球约75%有充足记录的陆地表面降水变率在增强,尤其在欧洲、澳大利亚及北美东部更为明显。诺贝尔奖得主克劳斯·哈塞尔曼的方法显示,这与工业时代以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密切相关。
温室效应导致的大气升温使得大气含水量增加,进而使得降水更集中、强度更大。同时,复杂的气候系统内部变动也影响着降水格局,增加了应对的难度。
面对“降水变率增强”,研究提醒我们必须正视人类行为的影响,并为此做好准备。极端天气的快速变换对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韧性及生态系统功能等构成挑战,要求我们在预警机制、风险管理及适应策略上不断进步,公众亦应提升防灾意识,共同应对未来可能加剧的气候变化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